【地區(qū)概況】
南平市,福建省轄地級市,Ⅰ型小城市,地處福建省北部,武夷山脈北段東南側,位于閩、浙、贛三省交界處,俗稱“閩北”,東北與浙江衢州、麗水相鄰,西北與江西撫州、上饒接壤,東南與福州、寧德交界,西南與三明毗鄰,總面積2.63萬平方千米,是福建省面積最大的設區(qū)市。轄2個市轄區(qū)、5個縣,代管3個縣級市。常住人口為263.0萬人。
南平市境域,先秦時地屬百越,1994年9月,撤南平地區(qū)設地級南平市;是中國南方開發(fā)最早的地區(qū)之一,境內(nèi)有四千多年的歷史,是福建文化的發(fā)源地之一。“福建”之名取古建州(今建甌)首字而來。是閩越文化、朱子文化、武夷茶道文化、齊天大圣文化、張三豐太極文化的發(fā)源地。著名理學家朱熹在南平“琴書五十載”,謂之為“閩邦鄒魯”“道南理窟”。
南平市是國家級生態(tài)示范區(qū)、全國綠色發(fā)展示范區(qū),閩江發(fā)源地、福建生態(tài)屏障,地球同緯度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最好的地區(qū)之一。境內(nèi)山峰聳峙,低山廣布,河谷與山間小盆地錯落其間,具有中國南方典型的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特征;擁有武夷山全國僅有的4個“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(chǎn)地”之一等旅游資源150多處。合福高鐵、鷹廈鐵路、外福鐵路、橫南鐵路,205國道、316國道過境;還有武夷山機場,閩江干流等航線及航道。
【行政區(qū)劃】
南平市轄2個市轄區(qū),5個縣,代管3個縣級市:
延平區(qū) 面積2659.7平方公里,人口40萬。轄6個街道、13個鎮(zhèn)、2個鄉(xiāng)。
建陽區(qū) 面積3383平方公里,人口33.77萬。轄2個街道、8個鎮(zhèn)、3個鄉(xiāng)。
邵武市 面積2851.6平方公里,人口32.13萬。轄4個街道、12個鎮(zhèn)、3個鄉(xiāng)。
建甌市 面積4233平方公里,人口53.89萬。轄4個街道、10個鎮(zhèn)、4個鄉(xiāng)。
武夷山市 面積2802.8平方公里,人口21.98萬。轄3個街道、3個鎮(zhèn)、4個鄉(xiāng)。
順昌縣 面積1992平方公里,人口24.12萬。轄1個街道、7個鎮(zhèn)、4個鄉(xiāng)。
浦城縣 面積3374.7平方公里,人口41萬。轄2個街道、9個鎮(zhèn)、8個鄉(xiāng)。
光澤縣 面積2232.4平方公里,人口16.02萬。轄3個鎮(zhèn)、5個鄉(xiāng)。
松溪縣 面積1040.2平方公里,人口16萬。轄1個街道、2個鎮(zhèn)、6個鄉(xiāng)。
政和縣 面積1735平方公里,人口22萬。轄1個街道、4個鎮(zhèn)、5個鄉(xiāng)。
【歷史沿革】
先秦時地屬百越,《漢書·地理志》注引臣瓚曰:“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,百越雜處,各有種姓”。
漢建安初(196年~205年),境內(nèi)始置漢興(浦城)、南平、建安(建甌)、建平(建陽)4縣,屬會稽郡。
三國吳永安三年(260年),置建安郡,治所建安(今建甌)。
晉元康元年(291年),屬江州。
南朝陳永定初(約557年),屬閩州,后屬豐州。
隋開皇九年(589年),廢郡為縣,屬泉州(州治今福州),大業(yè)三年(607年)屬建安郡(郡治今福州)。
唐武德元年(618年),以原建安郡地置建州,天寶元年(742年)復置建安郡,乾元元年(758年)改為建州,屬江南東道。
五代閩龍啟二年(934年),屬閩。
天德三年(945年),改建州為永安軍,旋改忠義軍。
南唐保大四年(946年),置劍州,州治劍浦(今南平市延平區(qū))。
宋開寶八年(975年),改忠義軍為建州,太平興國四年(979年),改劍州為南劍州,五年(980年),置邵武軍,治所邵武,端拱元年(988年),改建州為建寧軍,紹興三十二年(1162年)改建寧軍為建寧府,屬福建路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,改邵武軍為邵武路,十五年(1278年),改建寧府為建寧路,改南劍州為南劍路,大德六年(1302年),南劍路改為延平路,均屬江浙行省福建道宣慰使司(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為福建省)管轄。
明代,境內(nèi)并置建寧、延平、邵武3府。清亦同。
清末,為延建邵道(駐南平),領3府。延平府領南平、順昌、將樂、沙縣、尤溪、永安6縣和上洋廳,建寧府領建安、建甌、建陽、崇安、浦城、政和、松溪7縣,邵武府領邵武、光澤、泰寧、建寧4縣。
民國二年(1913年),廢府制,為北路道(駐南平,領16縣)。民國三年(1914年),為建安道。民國十四年(1925年),廢道,直屬福建省。
民國二十二年(1933年)11月,為“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”(即“福建人民政府”)延建。ㄩ}上。,民國二十三年(1934年),境內(nèi)為第三、第九、第十行政督察區(qū),民國二十四年(1935年),改為第二、第三行政督察區(qū)。民國二十九年(1940年),改水吉特區(qū)為縣。
1949年5月9日,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(zhàn)軍解放崇安,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各縣相繼解放,為第一、第二專區(qū),1950年3月第一專區(qū)改建甌專區(qū)(9月改建陽專區(qū)),第二專區(qū)改南平專區(qū)。
1956年,建陽專區(qū)并入南平專區(qū),劃入閩清、三明2縣,增設南平市,撤銷水吉縣,共轄南平市和南平、順昌、建陽、建甌、沙縣、邵武、浦城、崇安、光澤、松溪、政和、建寧、將樂、古田、尤溪、泰寧、屏南、閩清、三明19縣。
1959年,劃出閩清、松溪、政和3縣。
1960年,南平縣并入南平市,三明縣劃歸三明市,松溪、政和縣合并為松政縣。
1962年,撤銷松政縣恢復松溪、政和縣。
1963年,劃出古田、屏南2縣。
1964年,增設建西縣。
1970年,劃出尤溪、沙縣、將樂、泰寧、建寧5縣,增入松溪、政和合并的松政縣,撤銷建西縣,南平專區(qū)遷駐建陽,改為南平地區(qū)。
1971年,南平地區(qū)改為建陽地區(qū)。
1975年,松政縣復為松溪、政和2縣。
1983年,邵武撤縣設市。
1988年,建陽地區(qū)遷駐南平,改名南平地區(qū)。
1989年,南平地區(qū)撤崇安縣設省轄縣級武夷山市。
1992年,建甌撤縣設市。
1994年9月,國務院批準撤銷南平地區(qū)設立地級南平市,原縣級南平市同時改設為延平區(qū)。
2014年5月27日,經(jīng)報國務院同意,同意撤銷建陽市,設立南平市建陽區(qū),以原建陽市的行政區(qū)域為建陽區(qū)的行政區(qū)域,建陽區(qū)政府駐潭城街道人民路28號;南平市政府駐地由南平市延平區(qū)八一路439號,遷至南平市建陽區(qū)南林大街36號。
【地理環(huán)境】
位置境域
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,閩、浙、贛三省交界處,俗稱閩北。東北與浙江省江山、龍泉、慶元等縣(市)相鄰,西北與江西省資溪、鉛山、廣豐等縣(市)接壤,東南與福州市閩清縣及寧德市古田、屏南、周寧、壽寧等縣交界,西南與三明市泰寧、將樂、沙縣、尤溪等縣毗鄰。東西最大距離約230千米,南北最大距離約230.4千米。最北端為浦城縣官路鄉(xiāng)際洋,最南端為延平區(qū)樟湖鎮(zhèn)馬林坑,最東端為政和縣鎮(zhèn)前鎮(zhèn)峰岔,最西端為光澤縣李坊鄉(xiāng)頭坑隘。全市土地總面積2.63萬平方千米。
地形地貌
南平市地形地貌受構造運動的影響強烈,構造地貌特征明顯,山脈多呈東北—西南走向。低山丘陵分布廣。河谷地形呈峽谷或“V”“U”狀,山間盆谷地沿溪河交替分布,山地切割明顯,高差懸殊。以斷裂為主的斷塊山,山峰陡峭,斷層崖、斷裂谷等斷層地貌分布廣。中山集中分布于西北、東北和西南部,由武夷山、杉嶺、仙霞嶺、鷲峰山4大山脈構成地形走勢。武夷山位于西北部,北接仙霞嶺,向西南延伸,為閩贛邊境。其主峰黃崗山海拔2160.8米,是福建省最高峰,也是中國大陸東南部的最高峰。杉嶺系武夷山脈的支脈,從武夷山北向的桐木關向西南展布,至背崗、諸母崗折向南面延伸至延平。武夷山和杉嶺組成南平市第一大山帶。仙霞嶺呈南北走向,沿閩、浙邊界延伸。鷲峰山處于東南部,山脈呈北東走向,沿政和、建甌與閩東交界處展布。中部和南部以低山丘陵盆地為主。境內(nèi)千米以上山峰眾多,1300米以上山峰有209座。海拔1000米以上的土地占總面積12.09%,海拔500~1000米的占44.03%,海拔300~500米的占21.38%,海拔300米以下的占22.50%。
水文水系
南平市河流都是外流河,河水來源于降水,受地形、氣候和植被的影響,具有源短流急、暴漲暴落、水量充足、季節(jié)性變化大、河道坡降陡、含沙量少、山綠水清等特點。全市多年平均徑流深1040毫米,徑流的分布一般隨流域高度而增大。多年平均陸面蒸發(fā)量720毫米,水面蒸發(fā)量1000毫米,蒸發(fā)的地理分布差異不大,大致與年降水、徑流的趨勢相反,即西北小、東南大。光澤、武夷山與江西資溪一帶形成一個閉合區(qū),武夷山脈主峰附近徑流深可達1960毫米,為福建省之首。建溪多年平均徑流深1080毫米,富屯溪多年平均徑流深1100毫米。境內(nèi)河流眾多,流域面積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溪河有176條,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溪河有70條,構成溪河眾多、徑流量大、流域面廣的自然水系。主要河流有“一江八溪”,即閩江、建溪、富屯溪、崇陽溪、南浦溪、松溪、麻溪、沙溪和金溪。
【社會事業(yè)】
教育事業(yè)
南平市共有5所高等學校(含1所成人高校)招生19316人,在校生57523人,畢業(yè)生17654人;15所中等職業(yè)學校招生8661人,在校生23588人,畢業(yè)生6831人;174所普通中學招生50988人,在校生154966人,畢業(yè)生51587人;263所普通小學招生31575人,在校生188828人,畢業(yè)生32342人;485所幼兒園在園幼兒68839人;9所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942人。
文化事業(yè)
南平市文化系統(tǒng)共有藝術表演團體4個、藝術表演場所10個、群眾文化館11個、文化站142個、博物館10個、公共圖書館10個,圖書館藏書總量237.54萬冊。廣播電臺10座,廣播節(jié)目11套,廣播節(jié)目綜合覆蓋率為99.75%;電視臺10個,電視節(jié)目11套,電視節(jié)目綜合覆蓋率為99.75%。
醫(yī)療衛(wèi)生
南平市共有各級各類醫(yī)療衛(wèi)生機構682個,其中醫(yī)院50個,衛(wèi)生院115個。年末共有各類衛(wèi)生技術人員19439人,其中,醫(yī)生6545人,注冊護士8949人。年末共有醫(yī)療機構床位16770 張,其中醫(yī)院13004 張、衛(wèi)生院2615張。
【交通運輸】
南平市地處閩浙贛三省交界,是福建北上西進的戰(zhàn)略通道,是對接長三角、服務中西部腹地的前鋒平臺。境內(nèi)有1個機場(一類航空口岸)、9條高速公路、3條鐵路,還有2條高速、2條鐵路在建,正在規(guī)劃建設武夷山新國際機場。2015年合福高鐵建成通車,南平到福州六十分鐘左右,到廈門約2.5小時,到上海4個小時以內(nèi),到北京7個多小時。
公路
南平市“四縱三橫三聯(lián)”高速公路網(wǎng)建成,南平市境內(nèi)有福銀高速公路、浦南高速、寧武高速、松建高速、龍浦高速公路等9條高速公路。此外有205國道、316國道等國省干道公路。
鐵路
南平市打通“南聯(lián)北接”、“東進西出”的鐵路大通道。2015年6月,貫穿閩北全境的合福高鐵正式通車;2018年11月,南龍鐵路通車,南平到龍巖只需1個小時,到廈門只需2.5個小時;2020年9月,衢寧鐵路建成通車,松溪、政和告別“無鐵”時代。鐵路營業(yè)里程848千米。南平市至江西的鷹廈鐵路、峰福鐵路,以及該市內(nèi)外南鐵路。來舟站為福建省最大的列車編組站,也是華東地區(qū)的主要中轉站。
航空
南平市境內(nèi)有武夷山機場,距南平市政府50公里?晒┎ㄒ737和MD82等中型飛機全載使用,已開通至廈門、上海、北京、廣州、西安、濟南、青島、重慶和香港航線,并設立國家一類航空口岸。
水路
南平市閩江及其支流水運航道暢通。閩江水口至沙溪口航道整治工程如期完工,福建省規(guī)模最大的內(nèi)河碼頭南平港延平新城港區(qū)洋坑作業(yè)區(qū)碼頭及港后配套區(qū)工程開工建設。
【風景名勝】
◆武夷山
武夷山位于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,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總面積999.75平方公里,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游區(qū)和避暑勝地。屬典型的丹霞地貌,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(qū)之一。
武夷山是三教名山。自秦漢以來,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,留下了不少宮觀、道院和庵堂故址。武夷山還曾是儒家學者倡道講學之地。
武夷山自然保護區(qū),是地球同緯度地區(qū)保護最好、物種最豐富的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,擁有2527種植物物種,近5000種野生動物。
武夷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(chǎn)、世界生物圈保護區(qū)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(武夷山崖墓群)、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(qū)、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(qū)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(qū)、國家水利風景區(qū)、國家生態(tài)旅游示范區(qū)、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(qū)示范點。
◆華陽山
華陽山風景區(qū)位于世界“雙遺”武夷山脈的順昌縣城西北部,距離縣城8公里,以天門峰、華陽峰、三寶峰為核心形成的風景區(qū)面積約5平方公里。它位于縣城的北面,距城區(qū)6公里,面積約12平方公里。景觀幽靜秀麗,因座落于古代“仙源”之地,充滿了神秘的仙靈之氣,一直被尊為順昌的“祖山”,古往今來,每一任的縣官都要來華陽山登臨拜謁,求得神明保佑。
景區(qū)內(nèi)森林茂密、峰峻嶺險、流泉飛瀑、珍禽奇獸、怪石嶙峋、洞穴萬狀,自古以來就充滿著神秘的色彩。華陽山風景區(qū)景色奇異、交通方便,是休閑旅游的好地方。
◆溪源峽谷
溪源峽谷,是國家AAAA級景區(qū),南平市延平區(qū)茫蕩山自然保護區(qū)的核心景區(qū),上洋村。距南平市中心僅有3.3公里,現(xiàn)為省級風景名勝的精華景區(qū),面積28平方公里。
有峽谷畫廊、世外桃源、瀑布大觀、龍德寺、中蓮花山等景區(qū),已開發(fā)景點100多處。溪源峽谷“原始風物天然美,神瀑幽谷甲東南”,“山窮水盡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。集“清、幽、靈、秀、神、奇、險、野”于一體,薈萃山川精華于峽谷之中。有朱熹“溪山第一”和陳立夫“溪源仙境”墨寶。高等植物1300種以上,超過歐洲2倍,其中,在歐洲已絕跡多年的“小葉買麻藤”,在這里卻隨處可見。
◆天成奇峽景區(qū)
天成奇峽景區(qū)處于閩西北綠三角中心福建邵武肖家坊鎮(zhèn)將石自然保護區(qū)內(nèi),面積30平方公里。以原始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、清新的空氣和奇特的丹霞地貌組合而成的自然風光,被譽為“放大的盆景”、“世外密境”。天成奇峽景區(qū)為中國丹霞、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(qū),2005年2月11日,作為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的組成部分成為了世界地質公園。
天成奇峽景區(qū)是斷陷盆地,每逢雨季水流攜帶著石頭泥沙傾泄而下,沉積了以塊狀砂礫巖為主的紅色巖層。距今六千五百萬年的古近紀以后,天成巖景區(qū)地殼開始抬升,斷裂切割巖層,數(shù)千萬年以來的水蝕雨淋,紅色的巖層化作了現(xiàn)在的天然景色。
◆云靈山旅游景區(qū)
福建云靈山旅游景區(qū)位于福建省邵武市水北鎮(zhèn)龍斗316國道旁,距市區(qū)僅15公里,景區(qū)擬開發(fā)面積達17平方公里,計劃總投資21.3億元,以316國道旁至海拔高達1370米的云靈山主峰為開發(fā)范圍中軸,主要旅游項目以長達10.88公里的福禪溪溪流及兩岸為資源開發(fā)依托,分三期進行。被列為福建省重點旅游項目。
景區(qū)以“重環(huán)保 保安全 全新游”為開發(fā)理念,嚴格按照國家AAAA級景區(qū)標準建設,全方位、多功能、多元化地打造成一個提供綜合旅游服務的高端旅游品牌,景區(qū)起初以峽谷漂流、星級酒店、高級特色餐飲、島嶼養(yǎng)生溫泉為主,集探險、娛樂、休閑集于一體。
◆和平古鎮(zhèn)
和平古鎮(zhèn)是福建省歷史最悠久的古鎮(zhèn)之一,地處閩西北,面積192平方公里,建置始于唐朝,是一處全國罕見的城堡式大村鎮(zhèn),其眾多古建筑是中國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,是國家級的旅游資源。
和平鎮(zhèn)民俗文化遺存豐富,許多民俗活動相當奇特,很有觀賞價值,如被稱為活化石的儺舞,獨特的龍燈——燭橋;和平還有“三絕”—擺果臺、觀星茶、游漿豆腐,都很能吸引游客。
這里有近200間青磚琉瓦、雕梁畫棟、氣派非凡的明清時代豪華民宅,一條長達半公里的青石板土街和數(shù)10條卵石鋪砌的古巷道;這里的和平書院曾培育出133位進士,還有黃氏峭公墓、聚奎塔、光源寺以及20余處人類生活遺址。
【歷史文化】
地名由來
南平是福建文化的發(fā)源地之一,中原文化入閩的主要通道。境內(nèi)的建甌市是一座有著1800多年建縣歷史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,東漢時在此設建安縣,是“福建”歷史上最早設置的五個縣之一;唐朝時設建州,“福建”之名即為福州、建州各取首字而來;宋朝時改建州為建寧府,是福建歷史上最早設置的府。
閩越文化
閩越文化的物質基礎是位于武夷山市興田鎮(zhèn)的城村漢城遺址,城村漢城遺址1996年11月被國務院批準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1999年12月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(chǎn)委員會列入《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(chǎn)》名錄。六十多年的考古發(fā)掘和研究表明,城村漢城遺址是二千二百年前閩越王國的都城遺址,分布面積約14.6平方公里。是福建地區(qū)保存最完整的古城,也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漢代古城之一,其整體布局及建造方式對后世中國南方的城市以及日本等東、南亞國家的城市和建筑產(chǎn)生深遠的影響。
南平還遺存著古閩越文化大量重要的歷史人文景觀,如浦城的“越王臺”、武夷山的“武夷懸棺”、“虹橋板”等。閩越人民既保持了福建遠古文化中的風俗習慣、宗教觀念,又在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、藝術等方面,效法中原內(nèi)地,從而創(chuàng)造出燦爛的閩越文化。
民俗文化
建盞文化:建窯時為全國八大名窯之一,其所燒制的建盞胎色深黑堅硬,形成特有的兔毫斑、鷓鴣斑、油滴等斑紋,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,是中國黑瓷的代表。
建本文化:福建印刷歷史悠久,建陽的雕版印刷業(yè)始于五代。建陽書坊在宋代享有“圖書之府”的美譽,是全國三大雕版印書中心之一,刊印之書稱作“麻沙本”,又叫“建本”,與“浙本”“蜀本”齊名。以朱熹為代表的學者型私家刻書活動,豐富了建本刻書的內(nèi)容和內(nèi)涵。南宋時期閩學興盛,進一步推動建陽的印刷業(yè)。
朱子文化
朱子文化以朱子理學為主干,貫穿南宋以來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、政治思想、教育思想、倫理思想等,影響著近古以來中國及東亞人們的政治生活、文化結構、思維方式、倫理道德乃至風俗習慣達700多年,在中國乃至世界思想文化史上占據(jù)著重要地位。
朱子理學創(chuàng)立者朱熹(1130—1200),字元晦、仲晦,出生于尤溪縣(福建路南劍州尤溪縣),后在閩北琴書五十載,大部分時間用于著書立說,逝世后葬于建陽黃坑,享年七十一歲。宋嘉定二年(1209)朝廷賜謚號“文”,尊為“朱文公”或“朱子”,宋淳祐元年(1241)從祀孔廟。朱熹在繼承儒學基礎上,汲取北宋以來理學家及佛學、道家等思想精髓,構建了涵括自然、社會、人生為一體的理學思想體系,成為繼孔孟之后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集大成者,形成“新儒學”,其思想傳播到日本、韓國、越南、法國、德國等亞歐國家,被譽為“后孔子主義”。
朱熹一生著述宏富,著作有《四書章句集注》《楚辭集注》《近思錄》等共計二千萬字,《四書章句集注》是明清兩代科舉考試的指定用書,成為朝廷意識形態(tài)。著名歷史學家蔡尚思詩贊:東周出孔丘,南宋有朱熹;中國古文化,泰山與武夷。
朱子文化遺存豐富,2017年至2020年,程門立雪(民間故事)、朱子祭祀典禮、朱子家禮(拜師禮、成年禮、婚禮)、朱子家宴等朱子文化有關非遺項目被公布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項目。
茶文化
南平有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。蘇軾曾敘述茶受漢武帝寵愛的故事,與蘇軾同時代的孫漸有詩云:“昔有漢道人”“分來建溪芽”。經(jīng)過一千多年的茶葉種植和加工的歷史演變,焙茶手法各具特色。南平市內(nèi)各縣區(qū)均產(chǎn)茶,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南方茶樹品種、制茶技藝、茶文化的重要傳播中心。閩北山水孕育了綠茶、紅茶、青茶(烏龍茶)和白茶四種茶類,其中武夷巖茶、正山小種和政和白茶,分別代表了南平烏龍茶、紅茶和白茶三大茶類。
閩北茶文化源遠流長。武夷巖茶以其獨特的“巖骨花香”著稱于世,尤其大紅袍是武夷山最負盛名的巖茶,被譽為“茶中之王”。武夷茶作為茶中精品,唐代就被載入史冊,宋代鼎盛輝煌,元明成了貢品。2006年,武夷巖茶(大紅袍)制作技藝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名錄。2008年,代表中國烏龍茶制作技藝申報聯(lián)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作。2019年3月,“萬里茶道”成功入選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預備名單》。
抗戰(zhàn)文化
南平的10個縣(市、區(qū))都是老區(qū)縣和原中央蘇區(qū)縣。革命戰(zhàn)爭年代,福建省委曾經(jīng)幾度駐在閩北,被譽為“紅旗不倒”的紅土地。著名的“赤石暴動”,就發(fā)生在武夷山下。毛澤東同志在他的著名詞作《如夢令·元旦》中寫道:“今日向何方,直指武夷山下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