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隆縣,西藏自治區(qū)昌都市轄,洛隆,藏語意為“南谷”或“南川”,位于西藏自治區(qū)東北部、昌都市西南部,東與八宿縣相接,西與邊壩縣相鄰,南與波密縣連界,北與丁青縣接壤,東北與類烏齊縣相連。全縣東西長129公里,南北寬110公里,轄區(qū)面積為8060平方公里(0.806萬平方公里),東距藏東門戶昌都市302公里,距首都拉薩730公里,洛隆縣境內地勢南北高、中部較低,呈扇形向東北方向傾斜,地勢起伏大,河流密布、湖泊眾多,地形地貌復雜多樣。怒江自東向西橫穿6個鄉(xiāng)(鎮(zhèn))121公里。縣人民政府駐孜托鎮(zhèn)。面積為8108平方公里。洛隆縣常住人口為53185人。
【行政區(qū)劃】
洛隆縣轄4個鎮(zhèn)、7個鄉(xiāng):
鎮(zhèn):孜托鎮(zhèn)、碩督鎮(zhèn)、康沙鎮(zhèn)、馬利鎮(zhèn)
鄉(xiāng):玉西鄉(xiāng)、新榮鄉(xiāng)、達龍鄉(xiāng)、臘久鄉(xiāng)、俄西鄉(xiāng)、中亦鄉(xiāng)、白達鄉(xiāng)
【建置沿革】
“洛隆”,藏語意為“南谷”或“南川”。 唐代時為吐蕃屬地。 元代隸屬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。 明代后期屬昌都寺。 清雍正三年(1725年),由雍正皇帝將洛隆宗送給達剌喇嘛作為布施地,直接由西藏地方政府管轄,后因功德林活佛去內地朝見皇帝有功,西藏地方政府將碩督宗的管轄權轉授予功德林,宗本由功德林直接委派。洛隆宗仍由西藏地主政府管轄,宗本由地方政府每三年任命一次。 1912年9月,“西康悉定”后,設碩般督為碩督府。 1916年,碩督屬黑河總管下屬的一個宗。 1917年,洛隆宗、碩般督宗皆屬于昌都總管管轄。 1918年,由西藏地方政府委派宗本和定本管理,劃洛隆宗。 民國二十八年(1939年),碩般督宗、洛隆宗屬西康省建置。 1950年,碩般督宗、洛隆宗隸屬于昌都軍事代表處。 1950年11月,分別成立洛隆宗、碩督宗解放委員會,隸屬昌都地區(qū)解放委員會管轄。 1951年11月,分別成立洛隆宗和碩督宗人民解放委員會,隸屬于昌都地區(qū)人民解放委員會。 1956年,昌都分工委決定在各宗正式成立總黨委。洛隆宗和碩督宗黨委由此成立。 1959年11月,洛隆宗和碩督宗合并成立洛隆縣,隸屬昌都地區(qū),縣址由康沙遷到孜托鎮(zhèn)。 2014年11月,昌都撤地設市,洛隆縣屬昌都市管轄。
【地理環(huán)境】
位置境域 洛隆縣位于西藏自治區(qū)東北部、昌都市西南部,東與八宿縣相接,西與邊壩縣相鄰,南與波密縣連界,北與丁青縣接壤,東北與類烏齊縣相連,距昌都市市區(qū)302公里,距拉薩市1256公里。 面積為8108平方公里。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部、藏東橫斷山脈、怒江流域,念青唐古拉山與他念他翁山平行而過,怒江中游流域穿行兩山脈之間。縣域東西長129公 里,南北寬110公里。
地形地貌 洛隆縣境內地勢南北高,中部較低,呈扇形向東北方向傾斜,地勢起伏大,溝壑縱橫,路況險峻,河流密布,湖泊眾多,冰山雪峰、干熱河谷與原始森林、高山草甸相間并存,地形地貌復雜多樣。怒江自東向西橫穿6個鄉(xiāng)(鎮(zhèn))121公里。 [12]平均海拔3700米。
氣候特征 洛隆縣屬高原溫帶半干旱氣候,光照充足,空氣稀薄,氣溫偏低,具有日照長、降水分布不均勻、晝夜溫差大、旱季雨季分明、冬季漫長寒冷等特點。 洛隆縣沿怒江河谷地區(qū)氣溫較高,降水量也較多,農作物返青期明顯早于其它地區(qū),有顯著的小氣候特征。該地受念青唐古拉山脈影響,以吹東南風為主。季節(jié)性凍土期為每年10月上旬,季節(jié)性解凍時間為每年4月上旬。 年平均降水量423.7毫米,降雨量集中在5—9月份。1979年至2000年間年平均蒸發(fā)量為2026.6毫米。年平均相對濕度為55%。年無霜期110天左右。年平均氣溫5.5℃,最高氣溫30.6℃,最低氣溫-22.1℃。年平均日照時數(shù)2560小時。年平均氣壓為653.9百帕。
水文特征 洛隆縣境內有大小河流100多條,湖泊50余個。 主要河流有:怒江、惹曲、瑪曲、卓瑪朗措河、達曲等,總河長1142公里。怒江在境內長達100多公里。全縣河流年徑流總量27億立方米。 主要湖泊有:卓瑪朗措湖,由大小21個湖泊組成;冰措湖,湖面寬1.5公里,長7公里,湖面積約10.5平方公里;麻拉措湖。
【社會事業(yè)】
教育事業(yè) 全縣共有學校47所、專任教師497人,在校學生8036人。其中初中1所,在校學生1839人,毛入學率為98.2%;小學35所,在校學生5333人,入學率為99.81%;幼兒園11所,在園幼兒844人。
衛(wèi)生事業(yè) 洛隆縣下轄縣級人民醫(yī)院1家、藏醫(yī)院1家、鄉(xiāng)鎮(zhèn)衛(wèi)生院11家、村衛(wèi)生室69所,其中洛隆縣人民醫(yī)院為二級甲等綜合醫(yī)院、全區(qū)大骨節(jié)病定點救治醫(yī)院,2023年順利通過市級“四大中心(單元)”創(chuàng)建驗收。全縣共有472名醫(yī)護人員,其中醫(yī)師資格證獲得者66名,護士資格證獲得者91名,醫(yī)技等其他資質獲得者15名。以福建“組團式”醫(yī)療援藏和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(yī)院對口幫扶為牽引,現(xiàn)有援藏醫(yī)療人才9名。
【風景名勝】
卓瑪朗錯(湖)
卓瑪朗錯藏語意為“度母女神湖”,是洛隆縣較大的淡水湖之一,傳說卓瑪朗錯湖是觀世音菩薩的淚珠化現(xiàn)出來的,湖泊周圍還有大小21個湖,自然形成度母21贊。美麗的卓瑪朗措湖,像一顆鑲嵌在群山之間美麗的綠寶石,翠綠的湖面,平滑如鏡,藍天白云、雪山冰峰及花草樹木之倒影,清晰映照其間,令人情不自禁地贊嘆大自然的美妙。微風輕輕吹佛著湖面,蕩起漣漪,更使人目不暇接。
珠姆馬鞍山
珠姆馬鞍山屹立在洛隆縣東大門,傳說,此山是格薩爾王王妃--珠姆的坐騎幻化而成,所以形似駿馬,而其馬背上的馬鞍(山峰的形狀)既如同能工巧匠精心雕刻出來的馬鞍,又像畫家們畫出來的真實馬鞍。其周圍山的形狀猶如珠姆王妃用過的帳篷、燒牛奶和奶渣的銅鍋、羊圈等,妙不可言。
碩督小鎮(zhèn)(國家AAA級景區(qū))
碩督原名“碩般多”,藏語意為“險岔口”,位于洛隆縣西部,距縣城約27公里。碩般多原本是西藏的一個部落,后被準噶爾占據(jù),到了清朝乾隆年間,征討廓爾喀的清軍大軍進入西藏,民眾起而響應,擒獲了準噶爾所派駐的官吏。雍正四年,清朝廷將碩般多賞給達賴喇嘛管轄。這里兩河交匯,四面環(huán)山,是川藏古道和滇藏古道的一個交匯點,也是茶馬古道上最大的驛站及重鎮(zhèn)之一。滄海桑田,時間的變遷賦予了碩督鎮(zhèn)厚重的歷史,這里有清代漢墓群、十八軍宿營地、碩督古城墻、民族團結樹、碩般多宗遺址等歷史遺跡,這里是我國各民族之間交往交流交融的體現(xiàn),是西藏百姓生活新舊對比的一個鮮明見證,也是茶馬古道、進藏管道輝煌歷史的重要縮影,極具旅游開發(fā)價值和文化開發(fā)價值。
巴堆風景區(qū)
臘久鄉(xiāng)境內的巴堆屬自然風景區(qū),環(huán)境宜人、山水相映,湛藍的天空,淺藍的溪流,觸目的那一刻心神便被帶入了幽靜深藍的空間。巴堆自然風景區(qū)還是洛隆的重要生態(tài)屏障,對于維護洛隆生態(tài)平衡、保障洛隆生態(tài)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。
【民族風俗】
婚姻 當?shù)鼗橐鰟e具特色。農村牧區(qū)大部分男女婚姻由父母包辦,不論是娶媳婦還是贅女婿,子女都無權過問。舉行婚禮前,雙方互贈禮物,或帶嫁妝,除送對方家人每人一條哈達外,大多是牛、羊、馬、馬鞍、藏刀等,男方還要送女方禮服及其它服飾。
喪葬 一般為天葬,死者的家屬、兒女、親戚都不送葬,由天葬師為葬者修容整裝后抬上天葬臺,將其分割后喂鷹。
【特產(chǎn)美食】
土特產(chǎn) 洛隆縣土特產(chǎn)品主要有:膀香、蟲草、貝母、知母、雪蓮、核桃、藏刀花魚、編魚及高原畜產(chǎn)品等。
美食 洛隆縣美食主要有:蛋插人參果、貝母雞塊、酥酪糕、生肉醬、香酥豬血糕、燕麥粥、乳豬、奶品、糌粑、酥油茶、風干肉等。
【榮譽稱號】
2019年,洛隆縣林業(yè)和草原局榮獲“全國生態(tài)建設突出貢獻獎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