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地區(qū)概況】
攀枝花市,四川省轄地級市,別稱渡口、鋼城,地處中國西南川滇結合部,位于四川省最南端,東、北面與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會理、德昌、鹽源3縣接壤,西、南面與云南省的寧蒗、華坪、永仁3縣交界,地處攀西裂谷中南段,屬浸蝕、剝蝕中山丘陵、山原峽谷地貌,夏季長,四季不分明,而旱、雨季分明,全市總面積7440平方千米。全市轄3個區(qū)、2個縣。攀枝花市常住人口121.6萬人。
1965年2月5日,中央正式批復同意成立攀枝花特區(qū)。攀枝花市是全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,享有“花是一座城,城是一朵花”的美譽;是萬里長江上游第一城,金沙江、雅礱江在此交匯;是四川南向門戶,是四川通往南亞、東南亞的最近點;是四川唯一的亞熱帶水果生產(chǎn)基地,盛產(chǎn)芒果、枇杷、蓮霧、石榴、草莓、櫻桃等特色水果;市境內(nèi)有格薩拉生態(tài)旅游區(qū)、二灘國家森林公園等旅游景點。2017年10月,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。2018年11月,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(shù)前100名。
【行政區(qū)劃】
攀枝花市轄3個市轄區(qū)、2個縣:
東區(qū)
面積167平方公里,人口32.22萬。攀枝花市的中心城區(qū)。
西區(qū)
面積124平方公里,人口15.65萬。區(qū)政府駐清香坪。
仁和區(qū)
面積1727平方公里,人口21.16萬。轄1個街道辦事處、8個鎮(zhèn)、6個鄉(xiāng)。
米易縣
面積2153平方公里,人口21.56萬。轄7個鎮(zhèn)、1個鄉(xiāng)、4個民族鄉(xiāng)
鹽邊縣
面積3269平方公里,人口20.45萬。轄4個鎮(zhèn)、5個鄉(xiāng)、7個民族鄉(xiāng)。
【歷史沿革】
隋朝之前
考古發(fā)現(xiàn)證明,攀枝花是人類活動較早的地區(qū)之一;除鄰近地區(qū)已發(fā)現(xiàn)的“元謀人”“蝴蝶人”遺跡外,在攀枝花市內(nèi)發(fā)現(xiàn)了距今約1.8萬年—1.2萬年前的回龍洞古人類遺址。
周慎靚王五年(前316年),秦滅蜀后,《史記正義》說:“蠶叢(蜀)國破,子孫居姚嶲間(包括市境一帶地方)。”周赧王三十年(前285年),秦惠文王派蜀守張若取笮及其江南地,最早在這里設置過郡、縣,“至漢興而罷”。
漢元光六年(前129年),漢武帝劉徹派司馬相如招撫嶲夷,“西至沫(大渡河)、若水,橋孫水(安寧河),以通邛、笮”。西夷歸附后,漢朝又曾在這里“置一都尉,十余縣,屬蜀(郡)”(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)。秦代和漢元光年間兩次于此設置的政區(qū),轄有市境。元鼎六年(前111年),在今攀西至云南楚雄境內(nèi),設置了越嶲郡及下屬的15縣。
三國蜀漢,將大笮并入定笮,又割越嶲郡之姑復縣、蜻蛉縣入益州下新置的云南郡建制。市境除江北中部地改屬定笮縣外,余仍舊制。遂由原一郡七縣之地,變?yōu)閮煽て呖h之境。
至西晉,三絳并入會無,姑復并入遂久。又以益州過大,分其原轄的南中四郡,另立寧州,云南郡轉隸于寧州。之后,寧州廢而復置,并劃越嶲郡由其管轄。市境江北東部地改屬會無縣,江北西部地轉隸遂久縣,由益州兩郡六縣屬地改為寧州兩郡五縣轄境。
隋朝至元
隋初,仍置嚴州,旋改稱西寧州、嶲州,復為越嶲郡。廢北周所設嚴州五郡,另置五縣為越嶲郡屬縣。市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仍歸定笮鎮(zhèn)節(jié)制,河西地屬可泉縣,河東地及江北東部地為新置的會川縣轄區(qū)。江北西部地及江南地,仍為爨氏控制。
唐朝大力經(jīng)略西南,改越嶲郡為嶲州,置都督府,再改州為郡,依舊都督府。越嶲郡共領九縣,市境河西地為西瀘縣境,河東地為會川縣轄區(qū),江北東部地隸于和集縣,大坪、江北中、西部地在一度為牢州及松外、尋聲縣境域后,改屬于昌明縣。唐以越嶲為基地,政治招撫和軍事征伐并用,恢復寧州,改稱為郎州、戎州,又設姚州于弄棟川,并皆置都督府。市境江南地,初屬西濮州的蜻蛉縣轄地,后為西利(微)州十部縣境域,并轉隸于姚州。天寶九年(750年),南詔地方割據(jù)政權占領姚州,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(757—758年),又進據(jù)嶲州,今米易,當時名諾賧,隸于會川都督府清寧郡。鹽邊縣境內(nèi)有松外城,是劍川節(jié)度香城郡的轄區(qū)。江北西部地是劍川節(jié)度善巨郡的境域。江南地則屬弄棟節(jié)度控制區(qū)。之后,繼南詔統(tǒng)治這里的大長和、大天興(興源)、大義寧地方割據(jù)政權,基本上沿襲這種建置。
宋朝,蒙古汗國(元朝前身)滅大理段氏政權,在元憲宗四年(南宋寶佑二年,1254年),占領今攀西地區(qū)。
元代建朝后,在此置羅羅斯宣慰司和都元帥府,下領路、州(府)、縣,隸于云南行中書省。市境河西地屬定昌路(后并為德昌路)普濟州、威龍州境。河東地屬會川路武安州轄區(qū)。江北東部地屬黎溪州。江北中部及大坪地,屬柏興府潤鹽縣轄區(qū)。江北西部地,隸于麗江路軍民宣慰司北勝府。江南地為大理金齒等處宣撫司、都元帥府所屬的大理路姚州大姚縣轄區(qū)。
明至民國
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,罷羅羅斯宣慰司,將其地由云南劃歸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管轄。在此另置四川行都指揮使司,下領五衛(wèi)、八所、四長官司。市境河西地屬建昌衛(wèi)軍民指揮使司的普濟、威龍兩州(后改長官司)轄區(qū)。河東地是會川衛(wèi)守御迷易千戶所領地。江北東部地屬黎溪州境。大坪及江北中部地,為鹽井衛(wèi)打沖河守衛(wèi)中左所(后分為五)和馬喇長官司的轄區(qū)。江北西部地,是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北勝直隸州境域。江南地則是屬云南姚安府姚州大姚縣轄地。市境至此分屬于川、滇兩大政區(qū)。
清康熙二十年(1681年),平定“三藩之亂”后,清政府才實際控制這一帶地方。雍正六年(1728年),在此置寧遠府,隸于四川行省,并設西昌、冕寧、鹽源、昭覺縣和會理州,為府的下屬政區(qū)。乾隆二十六年(1761年),改守御迷易千戶所為巡檢司,并入會理州。嘉慶二十二年(1817年),從鹽源縣分置阿所拉巡檢司。宣統(tǒng)元年(1909年),升為鹽邊廳,直隸寧遠府。故市境河西地為西昌縣屬之普濟、威龍兩長官司領地,河東地為會理州迷易巡檢司境,江北東部地為會理州轄區(qū),原大坪及江北中部地,是鹽邊廳的境域。云南行省方面,光緒三十四年(1908年),并永北直隸廳所屬的舊衙坪、華榮莊兩經(jīng)歷署為榮坪縣,后改為華坪縣。市境江北西部地為華坪縣轄區(qū),江南地是大姚縣的北境。
民國,市境仍分屬川滇兩省。民國元年(1912年),改迷易為會理分州。民國二年(1913年),改會理州為縣;鹽邊廳升為縣,在大姚北境設苴卻行政委員。民國九年(1920年),改迷易為會理分縣。民國十八年(1929年),在苴卻行政區(qū)設永仁縣。民國二十四年(1935年),改寧遠府為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區(qū)。民國二十八年(1939年),市境金沙江以北、巴關河以東地,隨第十八行政督察區(qū)劃入新建立的西康省,為其第三行政督察區(qū)屬地。民國三十年(1941年),置德昌設治局。民國三十四年(1945年),升為縣。市境河西地由西昌縣屬轉為德昌縣轄,河東及江北東部地為會理縣境,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仍是鹽邊縣區(qū)域。以上屬于西康省轄區(qū)。江北西部地為華坪縣境,江南地由大姚縣境轉為永仁縣轄地,由云南省管轄。
解放之后
1951年,在會理、德昌部分地區(qū),建立迷易縣,次年更名為米易縣,隸于西康省西昌專區(qū)(因米易氣候獨特,物產(chǎn)豐富,尤其盛產(chǎn)大米,且一年三熟,“迷易”最后演變?yōu)楝F(xiàn)今的“米易”)。1955年,西康省撤銷,會理、米易及鹽邊等縣,隨西昌專區(qū)重隸四川省。市境江北西部地,初屬云南省麗江專區(qū)華坪縣,江南地屬楚雄專區(qū)永仁縣。1958年,合永勝、華坪兩縣為永華縣,永仁縣并入大姚縣,市境兩地亦隨之改屬。1961年,重新恢復華坪縣及永仁縣建制,市境江北西部地重隸華坪,江南地仍屬永仁。這種隸屬關系,一直繼續(xù)至攀枝花建市之前。
1965年1月7日,中共西南局向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報送《關于成立渡口工業(yè)區(qū)政府的請示》,建議在渡口工業(yè)區(qū)黨委統(tǒng)一領導下,成立一個工業(yè)區(qū)人民政府。2月5日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作出《關于成立攀枝花特區(qū)人民委員會的批復》,即成立攀枝花特區(qū)人民委員會,實行政企合一。3月20日,攀枝花特區(qū)人民委員會正式成立。
1973年2月,經(jīng)省委批準決定撤銷大田、大河、玉泉、金江4個區(qū)建制,另行組建了東區(qū)、西區(qū)和郊區(qū)。東區(qū)所轄炳草崗是全市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文化中心,市委、市政府設在此處。
1974年10月,國務院批復,將云南省永仁縣的平地公社(不含落水澗、大麻塘、小石橋3個生產(chǎn)隊)和大龍?zhí)豆,劃歸渡口市郊區(qū)管轄。
1978年7月,省革委批復同意將會理縣紅格區(qū)所屬的紅格、新九、猛新3個公社,和愛公社的4個生產(chǎn)大隊,劃歸渡口市郊區(qū)管轄。同年10月,經(jīng)國務院批準,原屬西昌專區(qū)的米易、鹽邊兩縣劃歸渡口市。
1981年8月7日,郊區(qū)更名為仁和區(qū)。
1987年1月23日,為適應對外開放的需要,經(jīng)國務院批準,渡口市更名為攀枝花市。
【地理環(huán)境】
位置境域
攀枝花市,位于中國西南川滇交界部,金沙江與雅礱江交匯于此。東、北面與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會理、德昌、鹽源3縣接壤,西、南面與云南省的寧蒗、華坪、永仁3縣交界,總面積7440平方千米;北距成都749千米,南接昆明351千米,是四川省通往華南、東南亞沿邊、沿海口岸的最近點。
地形地貌
攀枝花市地處攀西裂谷中南段,屬浸蝕、剝蝕中山丘陵、山原峽谷地貌,具有山高谷深,盆地交錯分布的特點,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,山脈走向近于南北,是大雪山的南延部分。海拔最高點位于鹽邊縣境內(nèi)的柏林山穿洞子(4195.5米),最低點位子仁和區(qū)平地鎮(zhèn)師莊(937米),相對高差3258.5米,一般相對高差1500米—2000米。
氣候特征
攀枝花市屬南亞熱帶——北溫帶的多種氣候類型,被稱為“南亞熱帶為基帶的立體氣候”,具有夏季長,四季不分明,而旱、雨季分明,晝夜溫差大,氣候干燥,降雨量集中,日照長,太陽輻射強,蒸發(fā)量大,小氣候復雜多樣等特點。年平均氣溫是四川省年平均氣溫總熱量最高的地區(qū),無霜期300天以上。
水文水系
攀枝花市隸屬長江水系,河流多,境內(nèi)有大小河流95條,分屬金沙江水系、雅礱江水系,兩水系在雅江橋處匯合。流域控制面積較大的主要有安寧河、三源河、大河三大支流。其中流域面積大于500平方千米以上的6條;100平方千米—500平方千米的26條;50平方千米—100平方千米的18條;5平方千米—50平方千米的小河流只統(tǒng)計直接匯入金沙江、雅礱江的45條。
【社會事業(yè)】
教育事業(yè)
攀枝花市擁有高等學校4所,普通中等學校56所,中等職業(yè)學校5所,小學54所,幼兒園182所。高等學校在校生32640人;普通中等學校(含中等職業(yè)學校)在校生71380人,其中普通中學在校生59546人;小學在校生65723人;幼兒在園兒童數(shù)35087人。專任教師總數(shù)24254人,其中普通中等學校(含中等職業(yè)學校)專任教師5909人,小學專任教師4604人。學齡兒童入學率100%。
高等教育學校:攀枝花學院、四川機電職業(yè)技術學院、攀枝花攀西職業(yè)學院、攀枝花開放大學。
省一級示范高中:攀枝花市第三高級中學校、攀枝花市第七高級中學校。
省二級示范高中: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學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學、四川省米易中學校、攀枝花大河中學。
國家級中等職業(yè)教育改革發(fā)展示范校:攀枝花技師學院(十九冶高級技工學校)、攀枝花建筑工程學校。
文化事業(yè)
攀枝花市擁有博物館和展覽館6個;文化(藝術)館6個,文化站61個;劇場影院6個;公共圖書館6個,藏書總量95.22萬冊(不含電子圖書)。鄉(xiāng)鎮(zhèn)廣播電視站39個,230個行政村全部開通廣播和電視。廣播節(jié)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.96%,比上年提高0.18個百分點;電視節(jié)目綜合人口覆蓋率100%。
國家一級圖書館:攀枝花市圖書館、米易縣圖書館
醫(yī)療衛(wèi)生
攀枝花市擁有醫(yī)療衛(wèi)生機構1077個,其中醫(yī)院28個,衛(wèi)生院37個,社區(qū)衛(wèi)生服務中心14個,疾病預防控制中心6個,婦幼保健院6個。全市醫(yī)療衛(wèi)生機構實有床位數(shù)10519張;衛(wèi)生技術人員11569人,其中執(zhí)業(yè)(助理)醫(yī)師4216人,注冊護士5291人。
【交通運輸】
高速公路
北京—昆明高速公路成都至攀枝花、攀枝花至昆明已全線開通。攀枝花北距成都614千米,駕車至西昌、成都分別僅需不到3個小時及6個多小時;南至昆明273千米,駕車至武定、昆明分別僅需2個半小時及3個小時左右。
2022年12月25日麗攀高速公路已全線通車,攀枝花—大理高速公路將拉近攀枝花同滇西北的距離(2020年12月6日四川段開通試運行,云南段目前待建設中)。
長途客車
攀枝花市具備完善的客運站場及客運班線,有市汽車客運中心、鹽邊縣汽車客運站、米易縣汽車客運站三個公路客運站場,運行有至重慶市、巴中市、瀘州市、遂寧市、南充市、麗江市、瑞麗市、香格里拉市、騰沖市等大中城市的線路。
鐵路
攀枝花主要鐵路線:成昆鐵路、成昆鐵路復線、成昆線渡口支線(攀枝花至格里坪)
規(guī)劃攀枝花到云南昭通的昭攀麗鐵路,以及經(jīng)過西昌到宜賓的宜西鐵路,可以通過該鐵路運輸鋼鐵產(chǎn)品到四川盆地南部的宜賓,再通過宜賓港運輸。
航空
攀枝花保安營機場開通了4條航班線路,分別為攀枝花—成都,攀枝花—重慶—北京,攀枝花—深圳,攀枝花—武漢—上海。
攀枝花—成都航線:川航每天一班,國航每天一班。
攀枝花—重慶—北京航線:川航每周一、三、五、七各一班。攀枝花—深圳航線:深航每天一班。
攀枝花—武漢—上海航線:2016年12月22日開通,東航執(zhí)飛,首月每周一班,擬定通航一個月后每周二、四、六各一班。
2018年8月11日,攀枝花至西安的航線正式通航。
【風景名勝】
格薩拉生態(tài)旅游區(qū)
格薩拉生態(tài)旅游區(qū)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西北部的巖口鄉(xiāng)、洼落鄉(xiāng)、溫泉鄉(xiāng)及箐河鄉(xiāng)境內(nèi),地處四川、 云南兩省交界處,東鄰鹽邊縣國勝鄉(xiāng),南、西與云南麗江市華坪縣接壤,北與涼山州鹽源縣相接。 格薩拉生態(tài)旅游區(qū),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(qū)、省級旅游度假區(qū)、省級生態(tài)旅游區(qū),位于攀枝花市西北部,距市區(qū)約110千米。景區(qū)內(nèi)有萬畝盤松、杜鵑花海、彝族風情和天坑地漏“四絕”。
二灘國家森林公園
二灘國家森林公園,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(qū)、全國工業(yè)旅游示范點,位于鹽邊縣城旁,距市區(qū)20余千米,地處成都—峨眉山—西昌—攀枝花—昆明旅游熱線上。景區(qū)內(nèi)山奇、水秀、林幽,有“山似三峽、水勝漓江”之譽。雄偉壯觀的電站,煙波浩渺的碧湖,四周環(huán)列的青翠群山,莽莽的原始森林,構成一幅超凡脫俗的天然水墨山水畫,宛若人間仙境,素有“百里畫廊,水墨二灘”之稱。
米易顓頊龍洞
顓頊龍洞是國內(nèi)少有的洞中有水流的山洞,而洞內(nèi)的負氧離子含量更是居全國第一,堪稱攀西、蜀國第一洞。來龍洞游玩即可探險觀鐘乳奇景,又可凈化心肺,是個名副其實的天然大氧吧。龍洞以三絕為龍?zhí)镀嬗^,即色彩斑斕的石筍、石柱等鐘乳石,龍宮、天宮組成的一洞二宮景觀,以及洞內(nèi)洞外皆有瀑布的罕見景致。另外,顓頊龍洞內(nèi)石瀑布、石蓮花、“恨難逢”石柱、龍路、龍頭、龍足等都是數(shù)一數(shù)二的絕妙景色。
攀西大裂谷
攀西大裂谷位于四川南部,攀枝花和西昌一帶,有色金屬和稀有金屬礦種50余種。
南絲綢古道上,相傳古時從四川邛崍販運毛鐵的毛幫背夫經(jīng)過攀西一帶的群山時,不時感覺背馱的東西沉重了許多,邁步艱難,走出這個區(qū)域忽然又輕松了起來,他們哪里知道,他們經(jīng)過的是一座座磁鐵山。大約在6億多年前,中國大陸還是因古海洋的存在而分離成幾大古陸板塊,其中的揚子古陸從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板塊分離向北漂移,緩慢與北半球的古陸合攏。在隨后數(shù)億年間幾大古陸板塊拼合對接過程中,位于揚子古陸西緣的部分逐漸與悄然隆起的古特斯洋板塊(即后來的青藏古陸)拼接,并伴隨著地球深部地幔熾熱巖漿的上涌,同時與古陸基底巖層產(chǎn)生強烈的熱結晶作用。一個地球上罕見的成礦地質帶——攀西大裂谷就這樣誕生了。
紅格溫泉
紅格溫泉位于攀枝花鹽邊縣紅格鎮(zhèn)境內(nèi),距市中心35公里。紅格溫泉有“攀西名泉”之稱,是全國少有的氡氣礦泉,水溫57度,日流量240噸,可供千人浴用。有木桶浴場,陽光浴場,生態(tài)泡塘,日月星塘等浴池。
溫泉周圍群山環(huán)抱,芭蕉綠樹成蔭,附近即是熱帶植物園,各種熱帶植物繁茂,成片的芒果、荔枝、油茶、菠蘿構成一幅南國亞熱帶風光。溫泉水質優(yōu)良,其中含有氡、氟、氫等各種微量元素60多種,其指數(shù)達到全國醫(yī)療礦泉標準,對治風濕癥、關節(jié)炎等病癥有顯著療效。2010年已建成各種浴池57個,同時建有與之相配套的溫泉療養(yǎng)院─翠泉別墅、垂釣池以及附近的少數(shù)民族村寨,是一個融醫(yī)療、浴用和觀光游覽為一體的景區(qū)。
綠石林景區(qū)
綠石林景區(qū)位于攀枝花市鹽邊縣格薩拉彝族鄉(xiāng)大灣村,綠石林的主體景觀是以寶石山為中心的漏斗群景觀和叢狀、簇狀石林。景區(qū)地質遺跡景觀的空間層次感極強,洼地中漏斗、豎井、落水洞及丘狀山峰鱗次櫛比,洼地內(nèi)壁的斜坡上有成片的石林(芽)及原始森林,洼地四周是群峰環(huán)顧,峰峰美景出類拔萃,青岡林、多變柯等林木茂盛。景區(qū)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由巖石組成的“森林”,穿行其間,但見怪石林立,突兀崢嶸,姿態(tài)各異。壁峰之間,翠蔓掛石,金竹挺秀,山花香溢,靈禽和鳴,一派生機盎然。綠石林一年四季都滿山蔥郁,景色變幻無窮,空氣新鮮,自然環(huán)境非常的好。這里發(fā)育奇特秀美的石林,是由3.55億年前的石炭紀灰?guī)r構成,呈叢簇狀,秀麗多姿,石柱上眾多的珊瑚等海洋化石點綴其上,宛如天然圖畫。石頭上長的草,青苔,各種石生植物,這一奇特景觀給人無限的幻想。當你散步在綠石林中,你會聽到清脆的鳥叫聲音,還會聞到各種花香,滿眼的翠綠色彩等,一切都充滿了自然的氣息。
【歷史文化】
地名由來
攀枝花位于金沙江畔,原名上、下壩村,形成于清同治八年(1869年)前后,因村口有一株古老而高大的攀枝花樹,遂稱“攀枝花村”。
“攀枝花”村名最早見諸地圖,是民國二十九年(1940年)4月出版的《川康邊政資料輯要》中的《寧屬各縣(鹽邊縣)概況資料輯要》。
1965年2月5日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成立攀枝花特區(qū)。4月22日,為了便于保密,國務院下發(fā)《關于攀枝花特區(qū)更名問題的批復》,同意將攀枝花特區(qū)改名為“渡口市”。3月4日,毛澤東主席在冶金工業(yè)部部長呂東、攀枝花特區(qū)總指揮徐馳呈送的《加強攀枝花工業(yè)區(qū)建設的報告》上批示:“此件很好。”由此,攀枝花市將這一天定為“攀枝花開發(fā)建設紀念日”,亦即攀枝花建市紀念日。
1987年1月23日,經(jīng)國務院批準,渡口市更名為“攀枝花市”。
名優(yōu)特產(chǎn)
攀枝花小吃類主要以四川味道為主,在該地人氣最高的當屬羊肉米線,純羊肉熬制的高湯煮出的米線,再加上豆瓣、花椒、小米辣等佐料,味道獨特極具代表性。攀枝花還出產(chǎn)芒果、蓮霧、火龍果、鳳梨釋迦等熱帶珍稀水果!芭手⒐、“攀枝花枇杷”、“大田石榴”、“紅格臍橙”等登記注冊為農(nóng)產(chǎn)品地理標志產(chǎn)品。
【美食小吃】
小吃類
攀枝花小吃類主要以四川味道為主,在當?shù)厝藲庾罡叩漠攲傺蛉饷拙,純羊肉熬制的高湯煮出的米線,再加上豆瓣 花椒 小米辣等佐料,味道獨特極具代表性;
攀枝花由于靠近云南在這里米線的受歡迎程度遠遠高于面條,大街小巷的小吃店都有米線賣,牛肉米線 肥腸米線 雜醬米線 等別具攀枝花本地特色;各種四川知名小吃都可以在攀枝花吃到。
中餐類
攀枝花餐飲行業(yè)相當發(fā)達,市區(qū)內(nèi)高檔酒樓就達到了近百家。最具代表性的是得天獨厚餐飲集團旗下的四大酒樓,其中 “得天獨厚酒樓”以攀枝花鹽邊菜聞名于世,在攀枝花本地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。
鹽邊菜基本上代表了攀枝花本地飲食特色,油炸爬沙蟲、油炸蜂蛹、干巴牛肉、坨坨肉、二灘銀魚烘蛋、養(yǎng)生蕎麥耙、 都是鹽邊菜中最具代表特色的菜品。推薦酒樓:“大笮風酒樓”
“小宋餐館” “宋艷華餐廳” “得天獨厚酒樓”
另外在攀枝花無論是湘菜、粵菜,甚至是官府菜都可以在不同檔次的酒樓里品嘗到。
西餐類
二灘水電站建設期間近2500名外國專家在攀枝花常住近4年,也為攀枝花的西餐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。值得一提的就是位于攀枝花新華街中斷的“紅太陽餐廳”就是二灘建設期間的一個意大利人開的,里面賣的西餐相當正宗,直到今天紅太陽西餐廳仍然是攀枝花最好的西餐品牌之一。另外,攀枝花本土的
“老樹咖啡” “樹緣咖啡”“逸點音樂餐吧”等都極具代表性,攀枝花本地開始大量種植咖啡,市民已經(jīng)可以喝上自己城市產(chǎn)的咖啡;“必勝客”“豪客來”“良木緣”“兩岸西餐”“巴洛克”“歐洲房子”等都在攀枝花設有分店。
火鍋類
攀枝花雖然在地緣上跟偏向云南,但是口味確是地地道道的四川味。80%的火鍋連鎖知名品牌都在攀枝花開有分店。攀枝花本土的“地攤老火鍋”以攀枝花人自己的火鍋的優(yōu)勢,在市內(nèi)擁有多家分店,并將分店開到了省外。是攀枝花火鍋業(yè)的驕傲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