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音橋鎮(zhèn)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縣轄鎮(zhèn)。1956年綽斯甲縣治于此,同年置觀音鄉(xiāng)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復鄉(xiāng),1992年建鎮(zhèn)。位于縣境東北部,距縣府52.8公里。面積358.6平方公里,人口0.2萬。317國道過境。轄麥斯卡、斯瑪都、依生、觀音、石旁、斯滔6個村委會。農(nóng)業(yè)主產(chǎn)玉米、小麥、蠶豆、青稞。境內(nèi)有建于1850年觀音菩薩寺,是藏族群眾朝拜圣地。
觀音橋鎮(zhèn)是通往阿壩、壤塘、甘孜州色達、青海甘肅等地的交通要道口城鎮(zhèn)。因本地有座非常有名的觀音廟,得名觀音橋。幅員面積333.13平方公里,總人口約3000人,轄6個村,分別是斯瑪都村、依生村、觀音村、石旁村、斯滔村和麥斯卡村。鎮(zhèn)域東鄰太陽河鄉(xiāng),西靠壤二嘎里鄉(xiāng),南與毛日鄉(xiāng)接壤,北同馬爾康縣毗連。距州府所在地馬爾康52.8公里。
觀音廟位于觀音鎮(zhèn)境內(nèi),距縣城約85公里,有拉薩第二之稱,是阿壩州重點開放寺廟,該寺廟始建于公元七世紀,共傳承25代。白若雜納曾加持觀音菩薩和圣山,并為寺廟取名“勒瓊德欽朗”。綽斯甲觀音菩薩名聲遠揚四海,朝拜者甚眾。眾多高僧大德朝拜過土基欽波。貢唐活佛和當祥則堪布為觀音菩薩取過甘露水。1982年班禪大師曾親筆寫信關心觀音廟。觀音廟供奉眾多神像佛像,收藏有大藏經(jīng)、唐卡、法器等眾多文物,觀音廟以靈著稱于世,是眾多信徒心中的圣地。 |